又是一年就業季 各地紛紛出招:畢業生去哪兒?
一年一度,畢業季將近,高校畢業生就業再度成為社會熱點話題。
教育部數據顯示,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1158萬人,同比增加82萬人。多個省份也公布了本地2023屆高校畢業生人數,四川、貴州、陜西、江西等地均創歷史新高。
高校畢業生是就業的重中之重,為了解決畢業生就業難題,各地紛紛“出招”,出臺支持政策、加大企業拓崗力度、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……哪里的舉措最有亮點?畢業生“就業難”的問題又應該如何長遠籌謀、系統解決?
投了十幾份簡歷才收到一張offer
2023年高校畢業生又增加了
“一開始我投了十幾份簡歷,都沒什么回應。” 今年春招以來,華東理工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小王感受到了就業的“難”。
小王的就業目標是銀行及金融單位。她表示,在自己找工作過程中發現,一個普通崗位的競爭者常常不光有國內應屆畢業生,還有很多歸國留學生。兩三個月充滿煎熬的等待后,她才收到了唯一一份來自證券公司的offer。
小王的經歷背后,是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。根據教育部數據,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158萬,比去年增加82萬人,再創歷史新高。
放眼地方,公開數據顯示,今年多地畢業生數量也同比增加——廣東2023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97萬人,同比增幅35.6%;河南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萬人,創歷史新高;江西預計為45.7萬人,同比增加22.19%;陜西預計將達45.4萬人,總規模為歷年之最;貴州預計為27.4萬人,畢業生規模創近年新高……
“近兩年,因疫情原因,高校研究生持續擴招,當前也迎來了畢業階段,這是畢業生人數高的原因之一。”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、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未來,隨著大專以上高校擴招,畢業生的人數會保持上漲趨勢,但漲幅將偏向平穩,不會再像前幾年那么快。
毛宇飛認為,對于當前畢業生人數增加,應該理性看待,一方面代表就業人口素質提升,有助于產業轉型,另一方面這也代表社會更容易產生結構性矛盾,讓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競爭壓力,表現出來就是當前的“就業難”。
畢業生就業去哪兒?
各地紛紛“出招”
畢業生去哪兒?今年以來,為了幫助“史上最多”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,各地紛紛出臺相關舉措。
一直以來,企業都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。近年來,隨著畢業生人數連年增加,各地不斷開拓就業主渠道,例如,落實補貼以鼓勵企業吸納就業,加大頻率頻率組織企業招聘會,讓高校負責人帶頭訪企拓崗等。
例如,廣西公布了2023年高校畢業生“留桂就業計劃”,開展重點優質企事業單位崗位推送行動,全年提供不少于80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。安徽公布,積極引導制造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開發高質量就業崗位不少于60萬個。
同時,不少地方也鼓勵畢業生采用靈活就業方式,鼓勵自主創業,設置見習崗位等促進就業。比如,云南提出,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申請個人創業擔保貸款,原則上取消反擔保要求,可提供不超過20萬元不超過3年的貸款。廣東明確,實施見習崗位募集計劃,全年募集見習崗位數不少于6萬個。
此外,記者注意到,多地還出臺考公、事業單位擴招政策,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。
例如,考公方面,湖北安排4406個計劃專門招錄應屆畢業生。基層就業方面,2023年甘肅省政府支持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。給予每人每月1500元補助,為期三年。
毛宇飛認為,以上各類舉措對促進就業都有積極影響,尤其是拓展企業崗位。不過,針對龐大的畢業生群體而言,考公擴招、基層就業等方式能提供的崗位容量有限,并不一定是解決就業難最有效方式,但對畢業生而言,也可當成積累經驗的途徑。
專家支招長遠解決“就業難”
提醒畢業生調整心態很重要
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,各地舉措成效幾何,有待時間驗證。不過多年來,面對高校畢業生人數連續增加,系統性、長遠性地考慮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迫在眉睫。
毛宇飛認為,連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在三方面,一是行業方面,新興制造業等崗位要求高,但人才知識技能與要求不匹配;二是區域方面,一線城市人才集聚,但二三線及更小城市人才不足;三是用人單位方面,國企更加穩定會受到青睞,但中小微企業變動較多不太被選擇。他表示,解決這些矛盾,才有望系統解決畢業生“就業難”的問題。
對此,毛宇飛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,不約而同提到要增加市場有效需求。他們都認為這其中,最重要的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,增加民營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,擴充崗位,從而從根本上解決“就業難”的問題。
熊丙奇還認為,拓展多元化的就業渠道很重要,這需要政府、社會、高校多種力量參與,在不同區域創造適合畢業生的崗位,例如,積極引導畢業生除了關注熱門行業外,還要關注更多行業;除了在一線城市,也要引導他們走向二三線城市以及縣級市等。
同時,針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適配現象,熊丙奇表示,應該從人才培養方面下功夫,尤其各高校應該加強職業教育,讓畢業生無論處在哪個層面畢業,都具有核心競爭力,能為社會發展做貢獻。
對畢業生個人而言,毛宇飛與熊丙奇都提出,在當前競爭壓力較大前提下,應屆畢業生首先要調整心態,要用樂觀的態度面對就業,再結合自己的能力選擇就業崗位。
此外,“對于當下的畢業生而言,最好還要掌握一些數字化技能,包括excel軟件處理、數據分析等,這些在當前數字時代求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” 毛宇飛補充道。